上级精神及学习资料

汇聚起追梦奋斗、振兴崛起的强大正能量——全国两会记者点赞“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摘编

时间:2019-03-15作者:山西日报

一场人的内心的持续“革命”

三月北京,天空湛蓝。两会已接近尾声,在山西代表团驻地采访这段时间,无论是全团会、还是分组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绝对是个高频词。代表们谈建议、提观点,也都以此为引题。其间,有几个市的市委书记还多次电话部署“大讨论”,可见山西上上下下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那天,我向骆惠宁书记提问,“山西部署‘大讨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大讨论有些什么特点,预期效果又会是什么。”骆书记说的内容句句切中要害:“山西经济的资源性特征和长期粗放增长,对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扩大开放不够、市场理念不浓、工作标杆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这话一针见血。我们知道,山西多年来的发展“因煤而兴,因煤而困”,一煤独大的苦果之一,就是拥抱市场的意识薄弱。山西目前定位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但这些蓝图要落地,光有政策、资金还不够,得落到具体的人身上,需要用大讨论来解放思想、提升本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施工队长”,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是重中之重。如果他们的头脑还停留在因循守旧、资源依赖、慵懒散漫的阶段,拒绝拥抱市场、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来落实,那山西的转型将无从谈起。从这点来说,大讨论就是一次“思维风暴”,是一针转变观念、拥抱市场的“肾上腺素”,更是一次关于人的内心的持续“革命”。

人民日报记者 乔栋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40年,山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就,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山西省委适时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就是从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入手,解决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扩大开放不够、市场理念不浓、工作标杆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彰显了山西在新时代勇立潮头、锐意开拓的奋斗姿态,表达出山西在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坚定决心。

通过大讨论解放思想再出发。山西正处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的新局面、新形势下,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发展趋势。思想不解放,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不断开阔眼界,才能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不掉队、跟得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转型发展道路。我注意到山西在思想解放上有一个很好的举措,就是每年会集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天津、江苏、浙江和深圳等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这样可以让干部开眼界、长见识、强素质,进一步增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本领和能力。

大讨论是山西省委对全省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重大牵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山西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来一场彻彻底底的思想检阅,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温凡星

“破”中要害着力创新

我的家乡在阳泉城区,一直关注家乡发展。工作6年来,我每年都参加新春走基层,给家乡发展点赞,给家乡父老努力宣传。今年2月18日,省委在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作为山西人,我深感振奋,为此点赞。

“六个破除”切中了要害。就我的家乡山西阳泉来讲,虽然曾经是“山西的小上海”,但是依然能感觉到僵化保守、封闭狭隘、资源依赖,几十年来依靠无烟煤等“黑白黄”矿产资源,有些产业被排挤衰落了,现在虽然确立了物流、互联网、旅游等产业为转型方向,但是依然能感到家乡父老还是“怀恋”煤炭行情好时候的所谓“经济辉煌”。全省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离开矿产资源不会发展”成为过去,同时给非煤产业充分的资金、人才支持,让从事非煤产业者有盼头、有念想、有动力!

在“六个着力”中,感触最深的是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这是三晋大地发展的最大痛点和开展工作的“牛鼻子”。正因为创新精神不足,所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各方面工作还有待“提升档次”。比如说在“开风气之先”的大学教育上,山西高校在国内“籍籍无名”,学生的朝气、人才的创新潜力远远没有激发出来。人才是第一资源,三晋大地曾经出了那么多璀璨的明珠,我们要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吸引各方面杰出人才。

在“六个坚持”上,最有效的是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只有把市场和全国乃至全球连接,用一流的营商环境赢得口碑,才能打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才能真正跟得上时代,进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努力工作者上,让慵懒怠惰者下,软件和硬件上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用真抓实干来提升山西市场化水平。

经济日报记者 崔国强


勇于改革再出发 为山西拍手叫好

作为一个长年在外的山西籍媒体人,听闻山西要在全省上下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之时,简直可以说,拍手叫好也难以表达心中的兴奋之情。为什么呢?因为山西太需要这样一场大讨论。

有言,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我们祖上的光彩,让很多省份望尘莫及。我不是要在这里炫耀祖上,而是要说,浩瀚历史说明,我们山西人完全是有能力干一番大事的。但是,多年来,我采访中多接触工商界人士,却较少接触到乡音。有一些重要场合,我甚至翻一翻名册,渴望寻找到我们山西的面孔,但我常有遗憾之感。

这场大讨论为什么好?我看来,还在于看问题看得准。山西经济今时今日的处境,一言以蔽之就是保守。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讲得好,我们必须再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这场大讨论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

山西人是有情怀的,也是故土意识最强的。这种情怀,为官、为商、为民都亦如此。省委有让山西改革再出发的决心,社会各界也看到了这样的决心,我深信必能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思想引领上正是得益于当年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未来,三晋大地能否伫立时代潮头,今天这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意义重大。我以骆惠宁书记的话结尾,“省委也不会让你走过场”,愿我们山西省未来可期。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李仁平


期待山西华丽转身行稳致远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说,山西经济的资源性特征和长期粗放增长,对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这个论断很科学,符合山西实际。在全国改革开放再出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山西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必须再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

观念一变天地宽。从世界范围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来看,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对“资源路径”过度依赖的问题,一旦资源出现枯竭,主导性的资源型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便会受此影响。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尤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同样面临着资源枯竭、市场化程度低等多种制约性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正视问题,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打造新的动力引擎,乃是当务之急。

山西已然在行动!

开展大讨论,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扩大开放不够、市场理念不浓、工作标杆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山西来说,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经济发展格局极为重要,这需要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全社会营造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尽管新兴产业壮大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但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山西经济能够实现华丽转身,行稳致远。

工人日报记者 王群


激发内生动力 咬定目标再出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激发内生动力,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胆略,再次凝聚新动力。在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有着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精神的土地上,山西人民正在大讨论中拧成一股绳,奋力挺进小康社会。

毋庸置疑,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还有许多困难,还有很多需要跨越的坎。比如,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比如,生态发展理念还需更加清晰……

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山西的优势所在。

三晋大地红色基因突出。独特的绿色农产品、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好,既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又能传承好红色文化,重要的是发展路径,走出去多看看、走出去多学学,把外地发展的理念引进来,把外地绿色的生态文化学以致用。

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山西的脚步走得踏实而稳健,比如,目前,山西大病救治的病种数已经达到31种;在医疗保障方面,山西省实行“三保险、三救助”保障政策,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四重防线。点点滴滴,健康扶贫举措充分体现了为民情怀。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恰当其时,咬定目标不放松。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利用好当地资源和优势,以改革创新探索最佳途径,以奋发有为实现小康梦想,山西在路上。

我们,为山西加油!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耿兴敏


坚信山西明天更美好

作为湖北媒体人,我是一个“山西迷”。我曾赴山西采访报道“中博会”,曾携家人屡赴山西游览,曾与山西日报多次开展跨省联动报道,也曾在武汉参加接待山西党政代表团。渐渐地,我深深地爱上了三晋大地,爱上了山西人。

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特别是山西“两转”成效非常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位次不断前移。每每喜闻山西新变化、新进展,我都由衷高兴。

听闻眼下山西正在全省范围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忍不住又为山西点赞。这场大讨论,彰显了山西在新时代奋力赶超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山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这场大讨论承载着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山西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我坚信,山西通过这场大讨论,一定能摒弃少数人存在的小富即安、止步观望、进取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真正取得理念大提升、本领大提升、作风大提升。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三皇五帝到现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阶段,在这片土地上都上演过精彩的一幕。作为一名痴迷山西文化的新闻工作者和旅游爱好者,我建议山西把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融合起来,建成文化旅游强省。

湖北与山西同在中部六省“朋友圈”内。当前中部地区正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相信山西一定会借助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西明天更美好。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全力打通改革创新思想桎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山西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并以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的开局,彰显了山西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展示出山西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在成果上高枕无忧。

现在一些地方干部出现懒政怠政、不作为现象,究其根本就是丧失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决心和干劲。这是思想上的滑坡。须知,中国改革开放历经艰难曲折而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改革开放扫除了思想障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山西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正是以人为本,打通思想的桎梏。

思想解放了,才能真正放开手,才能敢于解决改革能力不足、标杆不够高的问题。山西提出的“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其中的内涵有破有立,既打破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与做法,又把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起来。

改革创新,如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奋发有为,必须不竭进取,方可勇立潮头。在这场思想的革命中,相信山西一定会走出不同凡响的时代步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丹


展现了刀刃向内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时如是着重表述。如何应对这场硬仗?三晋大地开展一场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为主题的大讨论,展现了刀刃向内、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山西资源性特征鲜明,长期粗放增长,一定程度挤压了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持续释放。对于山西来说,转型升级压力在于破除这一“挤压效应”。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山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大讨论”入手,先统一思想、再破解难题、后激发活力、直至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显得尤为必须。

对于山西来说,困难不容低估。大讨论中,用“六个破除”来应对问题。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尖锐用词凸显应对决心,充分表明破除这些长期形成“逆市场化”问题的坚定态度。

对于山西来说,信心不可动摇。大讨论中,用“六个着力”来坚定信心。不强、不足、不够、不浓、不高、不实等六个“不”,看到了一股由内而外改变的信心,对内是一种自我革命彰显的奋进态度,对外是一种改头换面展现的进步决心。

对于山西来说,干劲不能松懈。大讨论中,用“六个坚持”来鼓舞干劲。改革、创新、开放、市场、标准、作风……这些词不只是山西“大讨论”的关键词,更是中国巨轮航行的关键坐标。这表明山西广大干部群众自上而下的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中国目标即是山西目标,中国未来必有山西新贡献。

新疆日报记者 姚彤

关闭

版权所有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240号    晋ICP证05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