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之路是一条实践之路,更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条路满载教育改革者的理想和担当,镌刻教育改革者的初心和使命,让人心潮澎湃,满怀憧憬与希望,这条路太原理工大学基础学院一直在探索,永远在路上。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年10月31日,刚刚结束了“不忘初心担使命聚焦改革再出发——2019-2020学年工作推进会”的太原理工大基础学院(下称“基础学院”),又马不停蹄地举行了河汾书院、令德书院、晋阳书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暨基础学院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基础学院负责人围绕“教师、辅导员、学生”联动工作机制、“评价、管理、激励”质量保障体系、“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框架、“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格局等四个“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对基础学院“书院制”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进行了展示。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的9月12日,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同步提升,强化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的有效衔接,实现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协调互动,太原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成立了“河汾书院”“令德书院”“晋阳书院”三大书院,并隆重举行了三大书院揭牌仪式,开启了“书院制”育人新模式,这一探索与教育部刚刚颁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所强调的,“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可谓是实践在先,不谋而合。基础学院试行“书院制”育人模式,旨在进一步破解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性难题,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力求围绕学校顶层设计,以价值塑造为指针、能力发展为导向、知识学习为抓手,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造就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试行“书院制”育人模式只是基础学院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探索的一个缩影,在科学探寻本科教育改革规律这条路上,我们跟上了全国的步伐,立在了时代的潮头。
(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加强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题研究部署,高校主要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党建和思政、教学和科研一线,切实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落到实处。高校的人员、经费、物质资源要聚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全方位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面对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太原理工大学领导班子多方调研、深入思考、精心谋划筹备,于2017年8月正式组建基础学院,启动了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两年来,基础学院在学校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砥砺奋进,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中,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理念,全面扎实推进学院的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同比由62%上升至81%,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理想信念、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有了较为显著提高。
《礼记·大学》中讲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基础学院本科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学校为了破解本科生后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难题,探索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新路径,使本科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知识基础、培育创新基因、筑牢信念基石,使得学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真正实现“四个回归”,在国内高校开展的“书院制”基础之上,继承古代书院的优良传统,以互动式培养、主动式管理和社区式育人的系统方略,结合学校实际,试行“书院制”管理模式。学校创新性地将学院11个大类、53个专业的本科生划分到河汾书院、令德书院与晋阳书院进行管理。三个书院名称均来源于山西大学堂的前身,体现了学校对基础学院本科教育改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美好祝愿与嘱托,也体现了学校对基础学院本科教育改革“劈波斩浪,再铸辉煌”的信心与决心。
(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19年4月,基础学院获评太原理工大学“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示范单位,这是对学院过去两年来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学院今后发展和前进的鞭策。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上下正全力对标先进,找差距,抓落实,凝精聚力、谋篇布局学院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方向。这其中,一是要不断丰富完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育人体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要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二是要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让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学习上,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基础学院“书院制育人模式”将持续秉承这一思想,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探寻本科教育教学规律,推动学生学习成效上一个新台阶;三是要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培育学生创新基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各专业学院提供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与各专业学院有志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多措并举、多方联动,让“书院制育人模式”更具成效,更有说服力,展现我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成果,突出品牌的力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太原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教育改革没有暂停键,更没有休止符。太原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吴玉程深切寄语基础学院,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专业知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基础学院“书院制育人模式”要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切实关心好、服务好广大学生;“书院制”要重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等多样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院士在全校第二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上,以基础学院为例提出一系列要求,勉励基础学院聚焦改革再出发,不折不扣地成为学校固本强基的先锋旗帜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成为理工学子腾飞蓝天、实现梦想的摇篮。
“教育改革担使命,立德树人守初心”,太原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找准差距,对标先进;立责任状,狠抓落实,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服务山西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领军高校,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