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12 来源: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作者:文字/张燕

10月10日,山西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山西省教育厅指导,太原理工大学主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刘兵、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田凤娟、我校副校长杨翼等出席会议。会议汇聚了70余名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且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

57235

杨翼在致辞中首先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路径。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传授上,更在于它是推动全球文明互鉴的关键力量。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入探讨,更是一次增进山西省与全球中文教育领域同仁们交流合作的契机。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山西省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助力构建更加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在田凤娟处长主持下,刘兵处长随后作了《推进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历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语合中心重点项目及下一步工作考虑这四方面的内容。他指出,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在中外各方面的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已取得重大发展,中文已成为广受欢迎的重要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仍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

262E5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姜丽萍教授作了《跨学科视阈下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究——以职业中文教育为例》报告。她指出,“中文+职业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技能赋值语言能力新赛道的带跑者、国际中文教育进入新领域的开拓者以及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的创造者,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新理念”“新主体”和“新客体”三个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纵向贯通加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和共享平台、建立指标全面、过程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此为路径培养“中文+职业技能”人才。

下午的会议由我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陈少平主持,与会专家继续奉献精彩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温广瑞教授作了《全程融合·知行合一:西安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创新》主题报告,分享了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意义、中国国情教育实施现状、中国国情教育体系实践模块构建、西安交大国情教育开展情况和思考展望五方面的内容。他表示,来华留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特殊群体,要以“多渠道深层次感知中国、全方位多维度了解真实中国〞为特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推进来华留学提质增效。此外,他详细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中国国情教育体系建设方案,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朋辈互助为主体的学业发展辅导体系和以学生团队为主导的志愿实践体系等内容。

1EAC4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教授作了《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天津大学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天津大学预科教育概况、预科教学体系、预科建设成果、预科学生活动等内容。他认为,中国高校全球排名逐年提升,中国高校教育性价比高,各高校应对来华留学教育充满信心,奋力谱写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的新篇章。

1BCC2

长安大学国教学院院长张伟作了《校企合作“中文+职业”国际人才胜任力创新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他分别从培养“中文+职业”国际人才的时代需求、“中文+职业”国际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长安大学国际教育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一,他讨论了“中文+职业”国际人才胜任力的四个驱动力。他认为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发展中国家教育科技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国际化发展是推动培养“中文+职业”国际人才的驱动力。其二,他指出,“中文+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化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仍是“中文+职业”国际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未来要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机制建设、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并打造产学研生态合作平台。

1E5AB

郑州大学黄卓明教授作了《中国国情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主题报告,从慕课《走进中国》的创建背景、创建意义、设计理念、内容效果和应用体会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要培养具备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国际情怀、理解中国国情认同中国价值观的人才。慕课《走进中国》是中国国情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创新发展的积极尝试,也符合中国国情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向,通过结合地域特色,重构了课程内容,创新了呈现形式,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23B75

山西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顺利闭幕。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推动我校国际化工作和山西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的学术盛会,届时再聚首共襄学术盛举。

山西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山西省乃至全国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众多教育精英与学者,共同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趋势与创新路径,更为山西省高校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交流的宝贵平台。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不仅激发了教育创新的火花,也为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山西省高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让国际中文教育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初审:袁泓 

复审:李文彬

终审:陈少平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