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太原理工大学

我校教师参加“数智时代写作素养与高校通识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同济大学写作中心建设启动会议

发布时间:2024-11-19 来源:文法与外语学院 作者:文字/王馨蔓 摄影/郭晋峰

11月15日至17日,“数智时代写作素养与高校通识写作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同济大学写作中心建设启动会议在同济大学云通楼举行。会议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主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三十多个高校100多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会议。我校“写作与沟通”课程负责人王馨蔓与教师代表郭晋峰参加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会议围绕五个议题展开讨论:数智时代大学生素养与高校通识写作课程的关系;当代高校通识写作课程的教学和改革;通识写作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写作素养与AI赋能通识写作课程的机遇和挑战;通识写作课程中主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对话。会议上,清华大学曹柳星、浙江大学金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晶珠、南方科技大学杨果等多位专家作了主会场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今天,写作不仅是个人表达和沟通也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素养生成的重要工具,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写作与沟通应当从学科交叉、校内外合作、AI赋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逻辑架构能力。

王馨蔓与郭晋峰老师所在讨论组的主题是“高校通识写作课的课程设计与资源建设”。王馨蔓的发言题目为《在探索中进行写作课的教学改革》。王馨蔓首先介绍了太原理工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开设四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在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强化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她将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演示,尽管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稳定性、教学方法需要创新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但通过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打破学科壁垒有效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筹建虚拟教研室探索数智时代的技术革新等策略,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确保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郭晋峰的发言题目为《明确教学目标的实践与探索》。她将关注点聚焦于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切实保证AI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优化与可操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她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写作课程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整合网络资源,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通过主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教育目标。

我校的《写作与沟通》课程面向全校理工本科大一学生开设,具有大班制、必修通识课、跨专业师资等特点,很多参会老师与两位老师就本门课程建设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情况和发展愿景进行了交流。

本次会议安排了观摩课,由清华大学的贾雯旭与毛君老师给学生现场授课,贾老师的主题是“传染病”,授课内容为《文献检索》;毛君老师的主题是“侦探的抉择”,授课内容为《结构》。两位老师的授课逻辑严谨、语言风趣、深入浅出。会议间隙,王馨蔓将课程的精彩部分与我校“写作与沟通”课程组的100多位老师做了线上分享。

本次研讨会为高校通识写作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资源运用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多种思路,为我校的“写作与沟通”课程在数智时代的建设开拓了新视野,促使其迈出了主动适应“AI赋能科学创新”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步,必将为数字时代的写作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为学校实现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目标作出贡献。

初审:王馨蔓

复审:段荣娟

终审:申晓东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