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三届科学无神论论坛暨中国无神论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文字/李艳

8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三届科学无神论论坛暨中国无神论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协办。论坛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科学精神”为主题,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全国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太原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和各地硕博研究生参会,同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科学与无神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观察与思考》《社会科学辑刊》等六家学术期刊代表与会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建军主持。校党委书记沈兴全致欢迎辞时指出,学校始终将科学精神培育融入立德树人工作全过程,通过持续推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网络思政的有机结合,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在致辞中提出,论坛和年会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两创”原则,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中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吸取其他国家宣传科学和无神论的经验教训,研究探讨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实践方式及其内涵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的中国自主的科学无神论知识体系,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龚云在致辞中,从意识形态安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的时代价值,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感。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承锋在致辞中强调,要以真理为炬打造原创成果,以青年为桥构建协同育人模式,以文化建设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

论坛设两场主旨报告,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科学与无神论》期刊社长张新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陈志刚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论述系统阐释了科学精神的概念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张新鹰着重阐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原全国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实践,深入解读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教授、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吕建福从学理层面辨析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科学无神论的相互关系。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彭无情结合地方思政课教学实际,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黄超强调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宗教学必须扣好的第一粒扣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曾传辉基于学术史梳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学者对宗教学理论发展的贡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戴继诚系统分析了青少年群体面对邪教组织渗透时的心理机制与相应防范策略。

论坛设置四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科学文化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神论基因与科学精神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各分论坛通过主题报告、评议对话、案例研讨等形式,形成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闭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济民主持。在分论坛成果汇报环节,四位代表梳理了各组研讨的核心观点与理论思考。随后,中国无神论学会学术顾问加润国在会议总结环节指出,本次论坛通过跨学科对话与多维视角碰撞,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的理论深化与方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室兼《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秘书长黄艳红作大会总结时表示,通过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系统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拓展,以此促进无神论事业的创新发展。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科学无神论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力与实践引领力。通过学术对话,既深化了对无神论思想体系的学理阐释,也拓展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学术共同体建设,通过强化跨部门协同、跨机构合作、跨学科对话,共同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以理论创新赋能实践创新,为培育科学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人才保障,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使命担当。

初审:李 艳

复审:高大为

终审:姚建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