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传统媒体

太原理工大学

担当使命自主创新贡献科技抗疫力量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山西青年报

桑胜波,山东荷泽人,生物微机电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太原理工大学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重点专项管理专家组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第3批入选者。主要从事微纳生物传感、测试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领域相结合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学科交叉、优势整合,重点解决3D打印再生皮肤组织及生物3D打印机设备配置等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微纳生物传感器件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结合的特色研究方向。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展示出强大的行动力。

“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了红外测温枪,并经实地检测性能稳定、数据精准,而且能有效克服普通测温枪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使用的缺陷。”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微纳系统研究中心负责人桑胜波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任务紧急 立说立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太原理工大学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相对短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优势,自力更生研发疫情防护设备,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考虑到微纳系统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高端微纳生物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结合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红外传感测温系统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2月2日,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向我下达了自主研发红外测温枪的任务,并且要求两周内出样机,以便应对可能更加严峻的疫情形势。”桑胜波回忆说。

疫情就是命令。尽管困难重重,桑胜波当天下午就投入到紧张的研制中。适逢假期,人员都在外地,且由于疫情原因很难返校。怎么办?桑胜波想到了微纳系统中心和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周传刚。二人立即就红外测温枪的研制方案进行了论证,并在当晚就确定了仪器方案和元器件型号。

第二天早晨,两人分头联系传感器、芯片等元件供货厂家。然而,厂家的答复要么是没货、要么是因疫情原因短时间内无法供货。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们想方设法联系一切可能供货的厂家,终于找到几个尚有库存、且保证10天内能够供货的厂家。

排除万难 研制成功

在焦急等待器件的几天里,二人夜以继日设计和完善电路与控制程序。电路设计得很顺利,很快便发往PCB板制备厂,在桑胜波一再跟厂家强调“加急!加急!”的催促声中,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PCB板。

接下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外壳,桑胜波联系了家在太原的博士研究生裴臻,让他到实验室进行外壳设计。外壳的制作并不轻松,完成设计后需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模型,而在打印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修改3D模型、灵活调整各部分电路板固定位置、缩小整机外形尺寸。就这样,3套外壳,裴臻整整做了3天。

2月12日,研制工作到了攻坚时刻——电路焊接与调试。从电阻到芯片、从传感器到显示屏,桑胜波和周传刚一个器件一个器件地焊接、测试,就在研发最吃劲的时刻,他们遇到了“传感器返回数据有误”的问题,一遍又一遍地检测程序,一次又一次地研究电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人不休不眠了整整两天时间。14日凌晨4点,他们终于解决了所有的电路和程序问题,完成了第一个测温枪的焊接、测试和调试。

主机制作完毕,只要安装好外壳便大功告成了,然而,在二人与裴臻共同安装外壳的过程却并不如想象中顺利。由于时间紧迫,且没有实物参照,外壳设计上的一些小缺陷显现出来:传感器位置开孔小、按键帽戴不到位……三人一次次拿起工具来小心翼翼地修改,终于完成了组装。

经过反复测试,与目前正在使用的测温枪相比,学校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枪不仅性能稳定、数据精准,而且能有效克服普通测温枪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使用的缺陷,对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乘胜出击 研发新品

桑胜波介绍说,在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红外测温枪的基础上,微纳系统研究中心乘胜出击,又提出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人体生理特征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隔离人员体温、心率、血氧、血压等基本体征数据的无线在线医学观察和分析判断,有效避免医护人员与可疑人群或患者直接接触引起交叉感染。目前该系统正在加紧研发中。

上述成绩的取得,仅仅是桑胜波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从德国博士毕业进入太原理工大学以来,他建立了微纳系统研究中心,带领团队先后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重点实验室、高端微纳传感器与系统山西省创新团队等,分别于2013年、2019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2017-2018年以高级访学者身份访问哈佛大学,归国后依托山西省“1331”重大基础科研及国家、省部级项目支撑,与哈佛医学院、太钢总医院进行了深度合作,联合建设“山西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研究院”,全力推动3D再生装备与人工仿生组织的产业化发展,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山西青年报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