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媒体理工

首页 >> 媒体理工 >> 传统媒体 >> 正文

传统媒体

太原理工大学

央视报道 | 秦岭站开站一周年!我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建设的秦岭站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即将交付使用,中国在极地能源领域将实现绿色科考!

发布时间:2025-02-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央视新闻

南极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今天(2月7日)是秦岭站开站一周年的日子。

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即将交付使用,这也意味着我国在极地能源领域已实现绿色科考。



目前秦岭站的能源系统已经安装完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等硬件的全部安装,进入局部调试阶段,包括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的调试,风光储微电网的联调联试等,近期将进行“风、光、储、氢、荷”系统的整体联调。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 孙宏斌:秦岭站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工程,就是我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能够实现南极极端环境下,规模化的清洁能源系统,预计大概是在二月,能够整体的投入运行,应该说这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能源的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孙宏斌介绍说,我国南极秦岭站最大负荷一般在冬季出现,约为270kW,日常用电负荷平均约为150kW。目前设计的清洁能源系统中,光伏和风电占整个秦岭站总能源容量的60%。为了确保各项系统能够在南极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太原理工大学还专门建设了模拟南极极端环境的数字孪生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 孙宏斌:包括像强风的模拟、极地太阳的模拟、极昼极夜的模拟等,要在我们这个极端实验室得到模拟,是我们建这个实验室的一个初衷,能够解决研究难、测试难、运维难。

undefined

按照该设计,建成后的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为站区提供约2.5小时,最大150kW负荷的供电,保障考察站科研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短期纯绿色运行。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宋云研 宋文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25年2月7日《新闻直播间》

最新动态

  • 我校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报告会

    烽火照初心,戎光耀征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8 周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7月31日上午,“铸魂领航・戎耀育人 ”——太原理工大学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主题报告会在迎西校区会议中心一层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英模代表栾桂荣,人民武装部相关同志,学校复转军人代表、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
    2025.07.31
  • 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7月28日下午,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我校明向校区会堂顺利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韩宝玲,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席编辑肖银铃,我校校长孙宏斌出席闭幕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主持闭幕式。谭建荣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在建设智能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先进成图技术是工科人才的“基本功”,更是设计创新的“试金石”。本届大赛通过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等前沿赛项,...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