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活动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活动 >> 正文

校园活动

太原理工大学

崔玉川:“水教授”的水墨春秋

发布时间:2016-11-01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智韵 摄影/任萱

在太原理工大学,有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人们常称他为“水教授”。“水教授”名叫崔玉川,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是学校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原系主任,曾任全国高校给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被建设部科技司和全国给排水学会确认为“中国水工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之一,还是我国著名的节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半个世纪以来,在事业上,他与水结伴同行,当学生的时候,他努力地学习水;做教师的时候,他认真地传授水;退休以后的他,继续刻苦钻研水,在研究水的道路上,不断发挥余热量,贡献正能量。

在太原理工大学,有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人们常称他为“水教授”。“水教授”就是崔玉川老师,他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是学校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原系主任,曾任全国高校给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专家、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等,被建设部科技司和全国给排水学会确认为“中国水工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之一,他还是我国著名的节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jpg

崔玉川的专业是“给水排水工程”,这是关于城镇居民和工矿企业生活与生产用水及废水提取(收集)、处理、输送的工程技术学科。半个世纪以来,在事业上,他与水结伴同行,当学生的时候,他努力地学习水;做教师的时候,他认真地传授水;退休以后的他,继续刻苦钻研水,在研究水的道路上,不断发挥余热量,贡献正能量。他先后共主编出版专业著作23部(共923万字),撰写发表学术论文44篇,主持或参加完成14项科研项目。几十年来,“水教授”崔玉川始终以学生的姿态不停地向水学习着,一步步加深着对水的理解和钟爱,他与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水也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水他孜孜不倦

退休前,崔玉川马不停蹄忙碌在教学、科研、管理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使他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尽情而自由地去读水、思水和写水。如今,他退休已整整二十年了,这期间,他仍笔耕不辍地活跃在整理、研究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和城市与工业节水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战线上,先后又在几个国家级出版社主编共出版了专业技术著作17部(计725.8万字),其中有1部获得中国石化工业协会优秀图书一等奖,2部获得二等奖。仅今年,崔玉川教授就已主编出版了《煤矿矿井水处理利用工艺技术与设计》(40万字)、《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52万字)、《水平衡测试方法及报告书模式》(15.1万字)三部专业应用技术类著作和一部大众科普性读物——《饮水是健康之本知识问答》(25.4万字)。退休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6篇,主持和参加完成5项科研项目。年逾八旬的他还奔波于全国各地,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应邀的本专业各种学术会议,不断与时俱进,向前沿学习。很难想象,这位老人在退休后做出这些成绩需要付出多大的体力和心血。

44.jpg

在城市与工业节水学科领域,崔玉川教授有四个“最早”:最早出版城市节水专著、最早成立城市节水研究机构、最早为大学本科生开设城市节水课程、最早招收指导城市节水研究生。在68岁那年,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城市与工业节约用水手册》(102万字),这部书当年就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优秀科技图书,学界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城市与工业节约用水技术与管理手册”“弥补了我国节水著作类别上的空白”“是对我国节水事业的一大贡献”。

育后辈他倾尽心血

崔玉川1955年考入原太原工学院工民建专业,1958年被学校选派到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借读,196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返校任教35年。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春风化雨、奖掖后辈,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直接受教的本科生达千余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退休后,他继续完成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并为出国的导师代培,指导了6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还受聘承担了5年现代科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他教出的学生,如今大都成为给排水领域设计、研究、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骨干。他的研究生们都感慨地说:我们的毕业论文当时都是手写稿,崔老师都非常认真地逐字逐句修改,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都非常感动。

22.jpg

作为学校环工系原系主任,崔玉川老师一直对环工学院的发展壮大非常关心。环工学院给排水专业评估时,从开始的准备工作,到最后的专家验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崔玉川老师说,自己出生在豫西山区的贫穷农村,是一个“山里娃”,作为共和国那些难忘岁月和不平凡年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己深知教育孕育知识,知识铸造本领,本领能产生力量和财富的道理。重教育、抓育人、扶后辈,是他一直秉持的责任,他殷切期望在“水”领域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奖优济困,培养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材,他积极促成了给排水专业“进强给排水奖学金”委员会的成立,并从个人积蓄中捐献一万元进入基金,其后又拿出自己稿费投入其中。他跟自己的学生不止一次地说,自己一辈子从事给排水专业工作,在生活上和荣誉上能有今天,都受益于这个专业,应当为本专业的发展做更多、更大的贡献才是。

倡节水他不遗余力

一个知识分子,他的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物质财富,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和人民,“水教授”崔玉川非常重视两者的结合。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自然水体污染程度日益加重,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崔玉川主攻的课题之一。他还常说,山西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山西是全国的严重缺水省份。自己是学给水排水专业的,对解决水资源短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曾2次荣获山西省节水先进工作者称号,6次被评为太原市节水标兵。

退休多年来,崔玉川教授围绕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这个课题不断研究,攻坚克难、撰写论著、编写标准、提供指南方略。他的《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工业用水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等,已成为水处理设计方面的经典书和重要工具书。他在其独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运用工具方面,对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发挥了独特作用,对环境科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33.jpg

是什么让这个耄耋老人一生如此热爱水,不断研究水,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是对水的敬畏与感恩,是“上善若水”的品格和精神。崔玉川教授的一生中,在事业上、生活上与精神上,是给水排水专业使他受益匪浅。所以他不仅要崇尚水、尊爱水、学习水,还要努力回报水。在他看来,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的学问博大精深,水之功价无与伦比,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为此,他生命不息,笔耕不辍,奋斗不止。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