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太原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 作者:文字/李彦东、冯雅茹 摄影/李彦东

8月18日,未来规划师——“广州规划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暨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在城乡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竞赛单元(本科生组)获得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单元(本科生组)获得佳作奖1项。

该赛事由自然资源部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校规划教学更好适应“多规合一”深化改革需要,是目前国内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最广的专业赛事。本届赛事以“规划引领高质量更新,设计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百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师生参与。竞赛设置一等奖(得分前5%作品)、二等奖(得分前5%-15%)、三等奖(前15%-30%)、佳作奖(城市设计竞赛单元按前30%-40%,毕业设计竞赛单元不设此奖项)。

建筑与艺术学院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自第二届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竞赛以来,在三届竞赛中获得城市设计竞赛(本科生组)佳作奖,今年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竞赛一等奖的突破,是学院紧跟国家空间规划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体现。建筑与艺术学院将持续聚焦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为城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太理智慧与力量。

获奖作品展示

01 毕业设计(本科生组)一等奖

获奖作品:智芯中枢·链享共融——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城市设计

指导老师:侯晓赫

小组成员:孟媛 李万洋

设计说明:本方案选址于太原市潇河产业园区中心区,着眼于区域发展战略与生态格局的统筹,致力于打造集生态修复、文化彰显与产城融合为一体的未来城市新节点。设计以多元人群导向为核心,充分回应产业人群、社区居民、创新创业者及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潇河生态文化景观廊道的塑造,强化生态资源与公共空间的联系,构建绿色开放的滨水廊道体系,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形成生态、人文与产业的复合型景观结构。空间格局上,方案依托太原都市区南北中轴线与东西新区产城融合轴的战略叠合,确立基地在区域发展中的枢纽地位。项目不仅是太原都市区南部门户的重要空间,更是承载创新产业协作与城市功能融合的重要节点。通过绿色低碳的规划理念,推动智慧产业与宜居生活的共生,营造产城人文深度交融的空间场景。将潇河产业园区中心区打造为太原都市区绿色低碳、创新协作的核心引擎,形成开放共享、生态宜居的“智芯中枢”,以链式联动与共融发展为支撑,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

02 设计竞赛(本科生组)佳作奖

获奖作品:旧厂遗脉 低空引擎———垂直产城与遗产活化视角下的城市设计

指导老师:花锦溪 曹如姬

小组成员:李彦东 李彦君 李世轩 孙锦楠 郭明岐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旧厂遗脉·低空引擎”为主题,放眼当今低空经济产业,探索工业遗产片区的更新方向。延续旧厂的历史脉络,保留工业建筑、场地记忆等遗产要素,利用低空经济激活场地活力。规划构建“多维发展低空活力、多元协同立体格局”体系:以低空交通,地空物流,智慧设施搭建垂直产业生态,融合TOD与公共空间,串联学校、商业街等功能区;通过不同记忆场所,进行遗产活化和留存工业记忆,植入共享办公、文化街区等内容,促进人员流动与文化交互。以空间织补、场景营造,让旧厂遗产在空间上和情感上与现代产城融合,发挥科技优势与区位优势,打造物流空港,实现老工业片区独特的城市叙事与发展图景。

初审:田 丰

 复审:康 峰

  终审:郭普庆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