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党建专题网 - 基层党建 - 正文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组织国际学生学习习近平主席复信精神

发布日期:2023-05-20 作者:文字/刘超 审核/高峰 来源: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浏览量:

时值“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之际,5月18日上午,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组织我校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代表,学习习近平主席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亚五国留学生复信精神。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李文彬带领与会师生集体收看了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的有关报道,逐字逐句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的“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友谊深厚,命运与共”“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等重要论述,还学习了《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主席复信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倍受鼓舞》一文。

与会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AGAMYRADOV SERDAR(佘达,土库曼斯坦籍)结合疫情期间回国后在中资企业实习的经历说,“希望土中两国进一步深化在能源、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希望峰会能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取得新成果”。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GARASHOV BERDI(贝尔迪,土库曼斯坦籍)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最伟大的国际合作倡议”,他很荣幸自己国家的发展能够融入中国的发展之中,并表示将谨记习近平主席的期望,传承和发扬土中两国友谊。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SOATOV SHERZOD(斯塔夫,塔吉克斯坦籍)分享了他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时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给他带来的成长,并表示“希望塔中两国友谊长青,希望把在太原理工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到自己国家,运用到塔吉克斯坦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建筑学院本科生KURBANOVA SONA(索娜,土库曼斯坦籍)对山西院落和民居建筑情有独钟,她回顾了土中两国外交关系的历史渊源,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尝试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以文化融合促进建筑学科和行业的繁荣。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BOLTABAEVA NODIRA(丽丽,乌兹别克斯坦籍)认为,“中国的睦邻友好也体现在太原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中”,求学期间她与中国的老师、同学们相处融洽,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并表示将珍惜毕业前的时光,到各处走走看看,感受中国的大山大河、风土人情。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KABDOLLANOVA AYAULYM(美丽,哈萨克斯坦籍)说,“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我将十分珍惜在太原理工大学学习的时光,身体力行、广交朋友,为巩固和发展哈中两国友谊做出拥有贡献”。

院长陈少平指出,习近平主席的回信表达了中国对全体来华留学生的关心,同样,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始终关心着每一名在校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大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和中国的老师、同学们交流,学好汉语和中国文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更多的朋友,把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繁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长青。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来华留学生399人,其中35人来自“中亚五国”。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坚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内涵发展”工作理念,始终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学院依托学校“知华友华”情感培养基地、“五洲驿站”品牌,不断尝试“三全育人”在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领域的探索,持续提升“趋同化管理”的品质和效能,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典型做法等受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网、山西卫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