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校内通知
  • 智慧校园
  • 校园邮箱
  • English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理工要闻 >> 正文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理工要闻 >> 正文

理工要闻

太原理工大学

光明网:太原理工大学:构建“四位一体”新疆籍大学生特色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17-08-09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建斌 史文利

光明网_正文.png

光明网太原7月18日电(李建斌、史文利)让汉族学生每天教维吾尔族学生一句汉语,成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社团和文化协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团、运动会、社会实践、演讲比赛……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始终把关注关爱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摆在特殊位置,初步构建起了“思想引领、学业提升、生活帮扶、文化融合”的特色育人体系。

在思想引领方面,太原理工大学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明确提出“要打造成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学习成长成才的一个亮点”,逐步形成了具有理工大学特色的少数民族育人体系。

以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为载体,突出进行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为主要内容的新疆“三史”教育。矿业工程学院的新疆籍大二学生罗羽说:“经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和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感谢共产党,是党的领导,新疆才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充分利用新疆内派教师这一资源,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党校、团校培训和学生干部培训,并适时成立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党、团支部。新疆内派教师米日努尔看到学校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如此厚爱和关照,受此感染,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全校58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1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15名入党积极分子。

每月举办一场讲座,突出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为主要内容的“五观”教育;以“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为主要内容的“五个认同”教育;以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为主要内容“三个离不开”教育。通过教育,政法学院大二学生托胡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他说,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在学业提升方面,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汉语水平制约,学校专门制定了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提升”志愿服务计划,针对英语、物理和高数学习吃力等问题,专门安排老师每周两次免费辅导,切实补短板,减少挂科率,提高自信心。此外,还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每学期各学院和内派教师都会梳理出挂科较多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黄色、红色预警和深度分析研判,面对面对预警学生进行警告、告知家长和帮扶跟进。

在生活帮扶方面,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中,部分家庭比较贫困,导致有的学生心理自卑,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现象,学校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申请助学金,鼓励参加勤工助学,落实工作岗位。在奖学金的评定上给予一定倾斜,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进步奖,让以前很少获得奖学金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励,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为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学校启动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项目,设立了“米妈妈新疆风味”窗口,尽量让学生吃到丰富多样的家乡菜。设立“民族一家亲”新疆籍学子助学金项目。一期9人,每人每学期享受1000元的爱心捐助。此外,还通过搭建平台汇集校内外爱心资源,更好地帮助在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文化融合方面,针对新疆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共荣共存的地域特色,为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加强师生间、同学间、民族间的交流,学校成立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新疆内派教师担任心理疏导师。近年来,主动接受来访学生数百人次。主动介入,有效地缓解了少数民族学生初来乍到、水土不服、交流不畅等问题,有利于他们尽快融入到宿舍、学校和社会大家庭中。

此外,太原理工大学还通过定期举办各族大学生参加的维吾尔和哈萨克民族舞蹈培训班等民族文化展示活动,让各族同学间成了好朋友、好室友、好同学。在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优势同时,使他们更快地融合到学校大家庭中。

信息来源:光明网

链接:http://share.gmw.cn/local/2017-07/18/content_25120313.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最新动态

热点阅读